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:人 咨询电话:0731-85579057 微信号:yp941688, yp94168
据教育部网站11月13日消息,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的答复中称,对于“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”的建议,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长效机制。
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,加强对“网络保护”章节内容的法律宣传和权威解读,保障和引导未成年人安全、合理使用网络。同时将加大工作力度,进一步强化正向引导,加强对中小学健康上网、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工作,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,完善学校设施设备,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理。此外,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,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。加强家庭教育指导,发挥家长监管作用,形成教育合力。
其实
对于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
仍然存在着不同的意见:
有利方面:
(1) 学生随身携带手机的确可以给学生带来许多便利,不管是学习上的,还是生活上的,都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。
(2) 现在是通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,有了手机,学生可以和老师、家长、同学进行必要的联系,方便了生活,也方便了学习的需要;
(3) 功能比较丰富,学生还可以运用手机做一些必要的而且有意义的事情,比如:摄影、照相,设置闹钟,提示时间等。
(4)当学生外出游玩的在义他地方遇到危险时,可以及时向家长、老师或警察求助等。
不利的方面:
(1)短信聊天,影响休息,耽误学业。多数家长反快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,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。
(2) 不良信息多,污染心灵。据调查,在学生发送接收的手机短信息中,大部分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。
(3) 助长学生攀比成风,扭曲心灵。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,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,相互“切磋”手机的款式和功能。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,档次也越来越高,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。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,有些学生开始爱慕虚荣,不思进取。
(4) 额外增加家长负担。调查显示,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父母,另外,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。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,给孩子买手机等于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。
(5) 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。很多学校发现,一些学生使用手机舞弊,手机由于发送信息方便,利用短信群发功能,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,作弊的范围很广。
建议管理措施:对于学生携带手机,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规定,家长应该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。如果学校允许携带,那么告诉孩子些使用的注意事项,可以设置关闭手机的上网功能。
对于这个问题,教育部给出的回复全文如下:
全文如下:
建设绿色网络,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、健康上网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内容。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,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、健康上网,取得良好成效。
一、加强政策指导。2018年8月,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印发的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明确提出,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,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。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,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,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%,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。“停课不停学”期间,教育部要求各地合理介绍线上教学时间,控制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长,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。
二、强化网络素养教育。针对学生沉迷网络和不理性消费等现象,在学校教育教学中,要求学生“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危害,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”,加强信息技术教学,推荐了“我是信息社会‘原住民’”“趣味编程入门”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,指导学校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。推动各地通过课堂教学、主题班队会、专题教育、编发手册、一封信等多种形式,持续开展网络知识教育、预防网络沉迷教育。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,设立“网络安全”专栏,从分析网络沉迷危害性、解读相关法律法规、讲解防范办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教育引导,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。
三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。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,引导青少年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,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。2017年起,教育部组织遴选了两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(营)地,持续开展“圆梦蒲公英”暑期主题活动,鼓励各地组织开展校外主题活动,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、走出虚拟世界,防止网络沉迷。各地各校组织开展合理上网主题演讲等活动,通过主题班会、板报广播、校园网站、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道德、网络法治和网络安全专题教育。
四、规范学校日常管理。教育部督促各地各校严格规范和加强学校日常管理,要求各地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,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,建设校园绿色网络。各校积极将预防沉迷网络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,规范学生使用手机。
五、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。为净化网络环境,教育部积极配合中央宣传部、中央网信办、公安部、文化和旅游部开展“净网”“清朗”“护苗”、涉少年儿童APP集中整治、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商场管理等各类互联网领域专项治理工作,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。2020年8月,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先后部署开展网课平台专项整治、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,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文化、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,清理社会网课平台违法有害信息,全面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空间。
六、密切家校协同配合。推动各地落实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要求,指导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。印发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的《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》,提醒广大家长从教育引导、以身作则、注重陪伴、疏导心理、配合学校等方面做好“五要”,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。研制《家庭教育指导手册》,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、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作为重要内容,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,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格局。
下一步,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长效机制。一是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,加强对“网络保护”章节内容的法律宣传和权威解读,保障和引导未成年人安全、合理使用网络。二是将加大工作力度,进一步强化正向引导,加强对中小学健康上网、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工作,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,完善学校设施设备,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理。三是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,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。四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,发挥家长监管作用,形成教育合力。
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。
.(编辑:洪山手机维修培训学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