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:人 咨询电话:13807313137 微信号:yp941688, yp94168
“素韵幽香裹秀丽,展时先有云舒卷。挥毫随写秋山图,真境未窥私范模”。富阳,作为《富春山居图》原创地,这座城市具有着丰富而深沉的人文表情。而那个叫庙山坞的山脊,因为是一代名家黄公望晚年的隐居地而充满了神秘和传奇的色彩。
日前,在黄公望与《富春山居图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,一百多位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及有关国家的专家,在蒙蒙细雨中走进富春山水,实地探访黄公望隐居地,将实景与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对比,规划研究黄公望隐居地应该怎么建。
一
据清朝光绪《富阳县志》记载:“元处士黄公望(钱令旧志)在县东北二十里庙山(浙江通志同)”。《富阳县志》中还记载有“……住筲箕泉终老富阳,年八十六……”,黄公望隐居并终老富阳,这是专家们公认的事实。
富阳市文化研究组的专家向记者介绍说,黄公望隐居地共策划为三块内容:核心文化保护区,即“小洞天”,作为重点保护,尽量保留原貌;保护区延伸段,造“黄公望纪念馆”;外围区,将重点推荐富阳山水,游客可在江边乘游船,看《富春山居图》实景。
专家学者们坐船在富春江上浏览,皆为其旖旎淡雅的景色而深醉其中。两岸山林郁郁葱葱,湖光山色交相辉映。沿岸有狭长的河谷和平原,不远处低山绵延,坡势浅缓,绿树繁茂。丘陵拥抱秀水,天工神斧,塑造出锦绣图画。常言道“智者乐水、仁者乐山”,闹中取静的富春山居,不失为宁静的乐土,自然深深吸引了黄公望。
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原处长、台湾艺术大学造型研究所教授王耀庭说:“我们今天来到黄公望隐居地,山上景色非常迷人,再加上很诗意的富春江,与我在古画上看到的是相似的意境。我年轻时就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。记得在1974年的时候,有一位很有名的学者徐复观教授,他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,到博物院参观,来看《无用师卷》和《子明卷》。他认为《子明卷》画的是另一个富春,徐先生的结论当然是错误的,博物院的一位老前辈说富春就是指富阳。但是我对徐先生的辩论的精神是赞同的,所谓打破沙锅问到底,把所有事情都理清楚。我是第一次来到富阳,在富春江上观光时,证实了《富春山居图》中的山境,的确是富阳这里的风光。”
专家们认为要建黄公望隐居地,找准定位很要紧。这儿生态保护不错,境内山势深远,竹林茂盛,荟萃了亚热带森林景观。而且这里号称“世界一流竹园”,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竹木研究基地也驻扎在此。
二
车子顺着蜿蜒的山道经过一片茂密的竹林,专家学者终于找到了与《富春山居图》相对应的连绵起伏的丘壑。
黄公望耗时三四年而成的《富春山居图》,高一口尺余,长约二丈。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: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,树木苍苍,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;村落、平坡、亭台、渔舟、小桥等散落其间。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曾称道:“展之得三丈许,应接不暇。”《富春山居图》的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,无论布局、笔墨,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,皆使观者不得不叹为观止。正如明末清初画家恽南田所说,“所作平沙秃峰为之,极苍莽之致。”
但令大家困惑的是图中景点,与现实生活中的景观相对却无一处是一模一样的。这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之所在。正如当代绘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指出:“古人言江山如画,正是江山不如画。画有人工之剪裁,可以尽善尽美。”记者自小随名家学习中国画因此略谙其中的道理。
记者了解到,黄公望与许许多多历史上成功的画家一样,其初衷未必是当个纯粹的画家。黄公望也是在报国无门、仕途无望的情况下,以传道和绘画作为生存方式及性情之寄托。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的文化类型和创作心境,可以通过笔墨技法的步骤解析出来。中国画历来有“画如其人”的说法,黄公望性情温和、睿智,在官与隐、儒与道之间,找到了 佳的平衡点。这是他后半辈子生活道路平坦,并享有高寿的主要原因。他的《富春山居图》既充分体现了他清冷明洁的道家风骨,又表现出了儒家士大夫从容不迫的严正步履。这也许就是他被推为元四家之首,及数百年来山水画史上被奉为“南宗正脉”的基本因素。
杭州市历史学会会长赵一新说,公元1350年,黄公望将《富春山居图》送给无用禅师。从开始酝酿,到完成,黄公望用去近四年的时间,这期间他多次离开山居,所到之处遇景色新奇,便用纸描摹,按照现在的说法,犹如作家体验生活, 终博采天下之秀美雄健于一幅《富春山居图》。
.(编辑:华阴电焊工培训学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