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:人 咨询电话:13807313137 微信号:yp941688, yp94168
仇雨菁表示,“做适合中国汽车使用的芯片”是芯驰科技成立的初衷。在“软件定义汽车”的大趋势下,“有超过1亿行的代码要在芯片上跑,”芯片是实现未来汽车智能的底层驱动力,高端汽车核心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了解到,目前芯驰科技针对智能座舱、自动驾驶、中央网关发布的9系列高性能SoC,技术规格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填补了中国在高端汽车核心芯片的空白。
“我们聚焦未来智能汽车三个 核心的领域。”仇雨菁对集微网解释,一个是智能座舱域,解决人机交互,括车内车外状况的监测、车内交互等;第二个是跨域网关,是新型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中的一个重要节点,括车内数据的互联互通,以及与外部通道的大量数据交互。第三个域就是自动驾驶、ADAS的部分,让汽车出行更加智能、安全、高效,成为真正的智能移动终端。
仇雨菁透露,三款芯片现都已经进入量产阶段,预计 快2021年上半年就会有搭载着芯驰芯片的量产车型上市,目前有多家车企与芯驰达成了合作。
对标国际大厂为中国车企“贴身服务”
根据芯驰科技官方公布的数据,9系列三款芯片都是16nm制程,且CPU都采用了ARMCortex-A55内核,其中X9座舱芯片拥有PowerVR第9代GPU,并有独立AI引擎,可以快速实现语音识别和手势识别等,提升乘客的座舱互动体验。此外, 多可以支持8块全高清显示屏显示,并可以支持多操作系统。
至于V9自动驾驶芯片,可以满足市面上主流ADAS应用场景,还能通过PCIe扩展AI算力, 高可达到270TOPS。作为域控级别的汽车芯片,可支持平台上所有智能传感器的接入融合,为车企打造丰富的自动驾驶配置提供了可能。
G9中央网关则是连接车内各个运算域/控制域,支持20路CAN-FD以及双千兆TSN以太网,同时还配备了安全CPU,内核为CortexR5,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。为了确保数据的高效处理,G9还搭载了芯驰独有的处理引擎设计,在不占用CPU的情况下,实现数据之间的快速转发,打造更高效的数据神经网络。
从芯片参数上来看,芯驰科技的三款芯片已经能和国际芯片大厂一较高下。
而在具体的应用体验上,仇雨菁以V9自动驾驶芯片举例。该款芯片接入车外视觉传感器,就能融合形成车辆环视系统。这项功能虽然已经成为不少车型的标配,但是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环视功能依赖车机自身的操作系统,这就导致启动速度慢,甚至不太流畅。芯驰团队则是从芯片底层的设计出发,依托CV加速引擎,直接从底层启动,环视启动时间可以缩短至1.8秒。“对用户而言,这意味着上车之后挂入倒挡就能看到环视影像。”仇雨菁说,这种无缝连接的体验正是人们所期待的。
仇雨菁介绍,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在逐步从以往的“跟随者”变成“引领者”。比如,在智能座舱方面,国外的座舱相对来讲比较简单,娱乐功能通常以收音机为主,即便是高端车型也大多如此。“2008年我刚从硅谷回到国内,发现国内的车子倒车雷达基本是标配,而当时国外大部分车都是没有的。”仇雨菁解释,因为在美国很多地方空间充裕,车位通常都很大,几乎不需要这一功能。应用层面的创新让中国的厂商渐渐走在了前面。
“而要做出一个领先的车,首先需要底层领先芯片的支持,然后要有领先的配套软件系统。”仇雨菁说,这些新的应用需要在芯片早期研发阶段就考虑进去,这样才能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,否则单靠后期通过软件来弥补,很难真正在性能上实现提升。“我们希望可以更贴近国内市场的需求,为本土的车企‘贴身服务’,提供他们 需要的底层技术。”
要智能体验也要回归“车的本质”
在汽车 终演变成智能终端之前,一定会经过多元可能性的碰撞。这里面既不能脱离对传统汽车的了解,更需要增加更多对用户出行场景的前瞻洞察。
芯驰有一支“能打”的团队。汇聚了来自传统汽车芯片领域、互联网与消费电子领域、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领域的多元化人才。深谙汽车芯片的研发的同时,也对用户需求有更清晰的需求认知。其核心研发团队成员拥有超过18年的车规级芯片设计和研发经验,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车规核心芯片产品定义、技术研发及大规模量产落地的整建制团队。
未来一年,仇雨菁表示,公司将继续深耕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,持续跟踪未来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,将会有更多的产品推出。同时,现有产品的落地量产也是未来一年 重要的工作。而对于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的趋势,仇雨菁强调,无论怎么发展,还是要回到车的本质——它首先是一个载人的工具,安全可靠是第一优先,其次它也要满足与日俱增的消费类的娱乐的需求,让出行变得更生动多彩。“未来大家都要往这个方向去靠,就看谁能够 快达到这一点。”
责任编辑:tzh